创新——打造民防事业新高地

南通民防局“十二五”工作回眸

发布时间:2017-04-13 16:25浏览次数:

率先引进PPP模式建设民防工程,率先将政策性用房民防工程移交社区管理使用,率先将无人机技术引入人防指挥通信领域……,在一个个“率先”的背后凝聚了南通民防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十二五”期间,南通市民防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要求,找准切入点,以创新驱动,续写了民防发展新篇章,在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工作会议上,再次被表彰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

创新,催生工程建管新模式

                                                                                                                 

“建设民防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不仅要数量,更要质态”。这是南通市民防局局长耿荣泉的工作信条。

南通滨临上海,战略位置显著。南通市民防局着眼融合发展的需求,主动策应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民防工程建设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在注重量的积累的同时,更加注重质态的提升,民防工程建设呈现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良性格局。为适应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需要,大力倡导和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民防工程建设,市重要民生项目――钟楼广场综合改造工程是南通市单体量最大的地下工程,投入资金量大。市政府将该项目协调服务职能委托南通市民防局履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首次引进PPP建设模式,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经过一千个日夜的奋斗,建成了集地下停车、休闲观光、过街通道、购物娱乐于一体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工程,民防工程建设模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提升了工程建设质态。

伴随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南通市拆迁安置小区如雨后春笋般从地平面上冒出,民防工程数量急剧增多,如何盘活这些资源造富于民,成为南通民防局领导班子常常思考的重要课题。他们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方法,与崇川、港闸区政府一道苦苦探索,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摸索出台了《拆迁安置小区民防工程管理使用办法》,将符合条件的拆迁安置小区民防工程移交给区政府管理使用,目前共移交101个民防工程供社区居民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民防工程的社会效益。着力做好平战结合文章,盘活民防工程资源造福人民,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根据民防工程冬暖夏凉的特点,每年夏季开放民防工程作为居民休闲、纳凉的场所,先后开放165个(次)民防工程作为纳凉场所。不断探索资产管理新途径,调整优化闲置民防工程开发利用模式,建立公开招租制度,盘活一批老字号民防工程,为市民提供供停车、经营、娱乐、医疗、仓储等场所。

民防工程数量不断攀升,给管理维护带来了新挑战。南通市民防局不断探索建立了工程管理中心月巡查、局机关领导带队季抽查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海门、启东、通州等人防部门还结合实际推出民防工程社会化维护管理办法,确保民防工程始终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创新,搭建通信保障新平台

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强弱,是检验民防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南通市民防局紧贴使命任务,本着“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着眼提升应对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搭建通信保障新平台。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在城市管理、灾情监视、遥感测绘、航空拍摄等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如何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民防通信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2013年,南通市民防局成立课题小组进行集中攻关,利用无人机快速灵活的机动能力、多维立体的信息采集能力、简捷方便的操作性能、安全可靠的作业能力的特点,探索“无人机+机动指挥所+地面指挥所”的通信保障新模式,经过实践,初步建成了集信息采集、图像传输、通信预警为一体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实现了无人机与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开辟了无人机技术在民防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的先河,极大地提升了民防通信保障能力。在“9.18”全省警报试鸣等大型活动中,无人机发挥了很大作用,及时将图像信息传输到指挥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提高决策指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014年,南通市民防局在巩固原有指挥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维电子沙盘系统,将辖区重要地形地貌、重要目标等以电子数字形式展现盘中,该系统具有浏览控制、三维量算、三维统计、地理信息查询、地图快照、三维演示等功能,通过三维电子沙盘进行数据分析,予以快速定位,对重要目标进行全景客观模拟,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015年,南通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和南通军分区依托三维电子沙盘系统进行了演练和演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练为战,战必胜。该局不断提升机动指挥所实战化演练水平,在落实日常演练任务的同时,加大跨区域拉动应急演练的力度,跨省、跨市组织演练,常态化与盐城、扬州等地联合开展机动指挥所拉动演练,在实战中磨练队伍,提升了战斗力。海安、如东等人防部门将人防指挥平台运用到服务社会发展之中,受到了当地领导的充分肯定。

创新,激发宣传教育新活力

“作为民防工程,这里平时是停车场,战时用作掩蔽人员和储备物资……”民防志愿者的讲解让小区居民恍然大悟。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国防意识和民防观念,是推进民防建设的重要保障。南通民防局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民防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影响不断扩大。

依托阵地强宣传。近年来,南通民防局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全部建立了民防工作站,如何让民防工作站发挥蝴蝶效应是面临的又一新课题。该局着力在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通过定期组织骨干培训、召开现场会、开展优秀志愿者评比等活动,让工作站发挥好作用,真正使其成为民防教育的宣传站,延伸了宣传教育的触角。还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民防重大事件和活动,适时组织文艺演出、街头咨询、编辑画册、宣传展板、普法卡片、开设空中课堂等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海门、启东市人防办组建了人防艺术团,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及时自编自导人防类节目深入群众中巡回演出。海门市人防艺术团还多次应邀外出演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民防宣传走向了覆盖面更宽阔、影响更深远的社会文化领域。

深入校园抓宣传。该局不断强化“民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主动与教育部门沟通,将民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学推广和普及力度,先后在郭里园、兴东、五山等小学试点布建了民防教育馆,把民防元素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南通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和江海绿洲青少年实会实践基地工作平台,联合布建了民防教育馆,并健全了教育、测试等工作机制,把民防教育融入其中,提高了民防知识的普及率。如皋市人防办还常态化在中学开设了“民防课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民防公开课、民防征文等活动。为提高民防教育师资水平,2016年7月南通市民防局组织全市百余名中小学民防教师举办了为期3天的封闭式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每年的校园民防知识竞赛成为民防宣传的品牌项目,2016年9月份,南通市民防局与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南通市四星级普通高级中学民防知识竞赛,全市24所普通高级中学高一新生组成代表队参加角逐,并首次走进电视台演播厅,全程录制了决赛实况,制成时长1小时的专题节目,在《南通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广接地气做宣传。依托近年来布建的民防工作站,通过定期举办志愿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开辟宣传专栏、召开现场会等方法,发挥社区干部和民防志愿者的作用,真正让民防宣传教育成为寻常百姓的饭后谈资,在普通群众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