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防将人防警报传入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2021-10-22 10:06浏览次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楼群大厦将城市划分成一座座堡垒,隔音材料、双层玻璃应运而生,隔离嘈杂与喧嚣,但同时也使人防警报信号传输效率大打折扣。人防警报试鸣,能否穿过高楼大厦,越过钢筋水泥,传入千家万户?常州市人防办践行初心使命,人防工作为人民,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让警报器及时响、警报声传入耳、人防教育走入心。

    一是全面检修,让警报器“及时响”。常州市目前共有警报器300多台,平时警报器使用频率较低,安装在建筑物的顶楼常年经受严寒酷暑和风雨的影响,运行环境恶劣,发生故障难以及时排查。为此,常州市人防办协同辖市(区)人防、电信部门和警报器生产厂家,组成警报器巡检小组,建立日常巡检机制,落实巡检责任,增强巡检力度,重点在每年的试鸣前对全市警报器的电源、线路和终端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巡检维护,及时排除故障,切实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任务。

     二是多点监测,听警报声“传入耳”。为了深入了解警报信号覆盖范围和鸣响效果,根据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文件《城市人民防空音响警报设备使用体制》的规定:警报发出的音响信号,人们所能够分辨清楚且达到最大范围,称之为报警器音响覆盖率且警报音响信号电平需要要高于收听点噪音电平5分贝为覆盖标准。试鸣期间,中心除了派出人员监听外,还向各辖市(区)人防部门发放了90余台音量测试仪,选取城市重点目标、人员密集场所、大型公园、体育馆等进行音响信号的检测,了解警报鸣响效果和覆盖情况。部分监测小组更是调查入户,进行室内分贝测试和问卷调查,了解警报器鸣放的实际效果,居民在灾害面前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必要技能掌握情况,提高群众的防空防灾意识。同时还在市政府网站设置调查问卷,根据试鸣测试数据和网上调查资料,对测试点的测试数据结合附近警报器实际安装位置及周边高层建筑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分析、科学决策。积累警报信号在不同环境下传播经验,在原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闭环测试结果为依据,制订警报器新增布点计划,通过广泛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取得警报试鸣效果的第一手数据,为今后人防警报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三是普及宣传,使人防教育“走入心”。人防宣传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人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前期通过定期开展防空警报试鸣,发放人防知识宣传手册和应急包,增强人民群众国防观念,树牢防空意识。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做好人防警报的规划,全面推动人防警报建设,提高警报覆盖率。同时深入推动人防教育宣传,围绕人防体验馆,疏散演习、人防教育进校园等开展丰富的活动,让人防教育走入心。

 

(常州市人防办)